水龙头装“读卡器”,只为给它“喝”好水 -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宽宏 刘汉泽 张灿
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 通讯员 蔡雪阳
【采访地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 河北省邯郸市
【受水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邯郸境内全长80公里,途经6个县市区,共设6个分水口。供水范围包括邯郸市主城区和东部12个县(区),涉及人口800万。截至8月底,累计向邯郸市供水25.5亿立方米。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邯郸,是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也是写满荣光的现代钢铁之城。
1991年,连续亏损5个月的邯郸钢铁总厂,创新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当年扭亏为盈,利润总额连续4年保持全国同行业前三。“邯钢经验”由此闻名全国,邯钢被誉为“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钢铁是邯郸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2023年,该市生铁产量3786.4万吨、粗钢产量4108.9万吨、钢材产量5795.9万吨,钢铁产业规模居河北省第二。
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在钢铁淬炼的每一道环节,都离不开水。而邯郸,却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不足的瓶颈,一度制约了本地钢铁企业发展,直至“南水”入城。
轧钢用水降温。
“作为一家特种钢生产企业,南水北调供水现在就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命脉。”9月13日,在位于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轻轨车间,董事长杜庆申望着眼前红火的生产线感慨道。
“早年,邯郸这边的钢铁厂都是用的地下水,我们打了7口深水井,每口井都有五六百米深。”永洋特钢动力厂厂长江彦军介绍,生产园区虽说紧挨着洺河,但洺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企业无法“近水得水”。
2018年,河北省对地下水开采从严限制。因处于地下水超采区边缘,用水安全始终是永洋特钢头顶的一片乌云。“每天都担心一旦无水可用,各生产线就要停下来。更怕遇到干旱,像钢铁这样的高耗水企业还要部分停产、限产,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江彦军说。
关键时刻,“南水”来了!
“就像瞌睡碰到枕头,我们立刻申请铺设了一条专用供水管线,从南水北调吴庄分水口引水,2018年5月开始将生产用水全部从地下水转为‘南水’。”江彦军说,炼炉一点火,就需要不断用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炼1吨钢,得耗30吨水!”
稳定优质的“南水”,给了永洋特钢极大的发展底气。不仅生产用水得到保障,更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永洋特钢厂区。
永洋特钢设备厂厂长周兵柱说,地下水硬度较高,每升水钙镁离子含量平均为500毫克至700毫克,如果水质太硬,容易结垢,对设备损伤较大,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所以,生产用水都要先进行软化处理。
相比之下,“南水”钙镁离子含量每升仅为100毫克至150毫克,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提升了一块好钢的“成材率”,每吨水的综合利用成本,也比原来降低了约1元钱。
过去几年,邯郸持续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是‘南水’给了我们定心丸。”江彦军说。
9月13日下午,在永洋特钢水处理中心中控室,监控大屏上显示着每个水处理车间的实时运行状态。
“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有它的用处。”江彦军介绍,目前,水处理中心每天处理污水约5000立方米。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全部汇集到水处理中心后,经高密池、快滤池、超滤、反渗透等处理,得到的除盐水及高纯水,用于锅炉、炼钢汽化冷却器、烧结余热锅炉、轧钢加热炉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艺设备。
永洋特钢水处理车间。
“污水处理实现梯级循环利用后,厂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超过98.9%。”江彦军说。
此外,永洋特钢还建设了近万立方米雨水收集池,回收利用雨水。雨污分流后,雨水经管网汇至收集池,再通过水泵送至水处理中心,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用水。
节水不仅仅体现在钢铁冶炼和生产上,也渗透在员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当天下班后,设备操作员霍彦东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宿舍楼,准备洗手吃饭。他拿起职工卡插进水龙头,“滴”一声后,自来水流了出来。
他说,在永洋特钢职工宿舍楼,每个水龙头旁都装有一个“读卡器”,职工将卡插进“读卡器”后,水龙头才会出水。
为增强职工节约用水意识,永洋特钢斥资110多万元,为宿舍楼配置了节水设备。公司每月为每名职工提供免费用水时间500分钟,用水必须插卡,拔卡后自动断水。通过精细管理和长期宣传,大家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南水’来之不易,十堰丹江口库区的水源地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滴水。”杜庆申说,在“南水”助力下,近年来,永洋特钢的钢铁年产量均在90万吨以上,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轻轨、矿山专用型材生产基地。
详见9月27日湖北日报7版>>
9月27日河南日报7版同步刊发>>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