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三资“监督网”扎紧集体“钱袋子” -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飞
“盼了六年的土地流转金今天终于拿到手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村里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等状况公示后,大家心里都踏踏实实、敞敞亮亮的……”
“三资”明了,百姓乐了。今年以来,我市大刀阔斧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督查、理清旧账、规范运行,让村庄更清廉、群众更富足,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步子迈得更稳。
加强“三资”清查——家底清,底数明
“婆婆,您晓不晓得村里面每年有没有集体收入啊?”“都是些什么收入呢?”“有没有干部把公家的钱放进私人口袋?”今年4月起,全市各地掀起农村集体“三资”情况摸底核实的浪潮。
农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底数到底有多少?”这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需要了解的第一步。为此,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管局等部门成立“三资”清理整治专班,带动26个乡镇,对全市村、社区的“三资”情况挨个“过筛”,确保底数清、问题明。
自查、互查、督查……三轮清查行动在全市火热展开。其间,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将监督力量下沉,协调成立3个监督检查组,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等方式,逐村抓实“三资”清产核资登记工作、逐村建立“三资”工作台账、逐村规范集体发包合同、逐村整改“三资”突出问题、逐村公开公示“三资”监管情况,进一步摸清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家底。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村级集体资源发包不规范、价格过低、承包期限过长等问题,我们一一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整改落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为第一标准,我们还联合相关部门督促各地将清理好的地块、数量、亩数等列出明细,通过村务公示栏、村微信群、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进行公示。”
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通过乡镇村组自查和乡镇间互查,新增机动地2738块共计9097亩、林地47块共计1085亩、养殖水面1090块共计11706亩、“四荒地”64块共计735亩、农田水利设施7327亩,清理出问题合同53份,合同所涉金额150万元。
规范“三资”运行——更透明,更公正
5月,在多宝镇红土村村委会,在该镇纪委的监督下,红土村就村集体原林场土地、试验田地块、村小学地块等共计376.5亩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共征收承包款71万余元。
农村集体资产清理出来后,发挥资源效应是关键。我市充分运用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将本次清理后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信息录入,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源台账、发包合同台账,实行“三资”监管动态管理,运用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将农村集体机动地发包和承包地流转合同录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同时,在市纪委监委监督下,各村明确了村集体资产资源规范发包的程序。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在村集体资源发包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室组地”联动模式,融合各级纪检监察力量,紧盯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严查实纠资产资源交易不公开、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守好村集体“家底子”,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
“曾经,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合同时间过长、价格过低,个别资产登记不全,部分资源性合同标的与实际数量不符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此次专项治理,农村集体“三资”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渠道监管,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风险进一步降低。
狠抓案件查办——强震慑,筑防线
“渔薪镇观音湖村党支部书记沈某某违反‘三资’管理规定,擅自决定将村集体所有的烘干厂租赁给村民刘某,造成村集体收入损失风险,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予沈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今年4月,市纪委监委对一起违规处置村集体资产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蝇贪虽小,其害如虎。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和违规问题,坚决斩断伸向集体财产的“黑手”。
“我们坚持查改同步,第一时间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与自选‘小切口’合并推进。”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为止,我市专项整治工作专班通过清理发现问题264 条,其中整改完成97条,正在整改167条。
对专项治理行动中查处的违纪违法行为和违规问题,市纪委监委强化问责处置力度,同时深化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多措并举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督促各地深入剖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强化整改落实,推动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制度2个,积极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督促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权,持续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